武帝庙的格局,反映了当年槟岛台山人在广府帮群的特殊位置。在早年以粤帮族群为主的义兴帮会组织里,台山人位居权利中枢,掌握了帮会组织的核心领导权。
在乔治市老城区做人文古迹游,不管是背包独游或团体观览,你每每都得在一些深具信仰崇嗣象征的老建筑里外徘徊。在香火缭绕的庙宇家祠,历史的声息隐约回荡着……
如果在乔治市古迹核心区,如果在卧躺了超过200年之久的大伯公街(King Street)徒步观览,而且有幸获得熟悉门道的“槟城通”来领路兼导览,也许你会被带到老城区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双层民房底下。在而今看来略显低矮的半砖木老屋门外,你得以见证并领略何以“五脚骑”会如此得名;如果是屋里人家尚掩门歇息的清晨,你无须礼貌性地点头招呼,即可抬头窥探密藏在楼板间的,那支撑了几近200年悠久岁月的原木横梁。回身,你望向对街那毗连而去的老宗庙,恍惚失神间,时间仿佛霎时逆退了200年,思古幽情油然而生。
大伯公街与岛城开埠初期的历史,一直是相衔接的。站在街心四下环顾,身边满是百龄以上的老建筑。别的暂且不表,先说武帝庙吧。乔治市的武帝庙与台山宁阳会馆只一墙之隔,是会馆辖下的辅祠,内里相通。大伯公街上的武帝庙,或是乔治市年代最早的关帝信仰场所,许多奉祀关帝的民间神坛,每每也会到武帝庙进香。按此而言,大伯公街上的武帝庙,俨然处于乔治市乃至槟岛关帝信仰的核心位置。
关帝崇拜范围广
就信仰分布而言,关帝崇拜历来遍及大江南北,不专属特定方言群的,但就槟岛的华民南迁所形成的信仰脉络而言,关帝信仰在广府方言群中异常突出——许多广帮会馆都以此作为信仰中心。武帝庙所隶属的宁阳会馆,更早的年代称作宁邑馆,100多年来,大伯公街武帝庙的建筑,在槟岛诸多关帝膜拜场所中,无疑是最为堂皇的,为什么呢?
武帝庙的如此格局,恐怕反映了当年槟岛台山人在广府帮群的特殊位置。在早期广帮族群中,台山人的经济实力领先粤广诸邑;在早年以粤帮族群为主的义兴帮会组织里,台山人位居权利中枢,掌握了帮会组织的核心领导权。义兴帮早期的总部设在不远处的义兴街(Church Street),因此口耳相传留下了义兴街的路名,而19世纪中期的宁阳会馆,相信在实质上扮演了义兴帮外围组织的角色。
因此,具有粤帮社群共同信仰对象的关帝,其庙宇建筑以台山宁阳会馆辅祠的武帝庙最为堂皇,并在实际上位处槟岛关帝信仰的核心位置,这,应该与台山人在粤广帮群的社会势力有关联才是。
撰文:杜忠全(槟城人,写作人,读书人)
文章转载: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295067